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降雪丨三晋大地披银装 人工增雪有贡献

12月13日夜间起,我省太原、阳泉、晋中、吕梁、临汾、长治和晋城的全区,以及忻州和运城的部分地区共76个县(市)出现降雪。据13日8时—14日8时全省109个国家气象站24小时降雪量统计:各地降雪量介于0.1—2.8毫米之间,其中,孝义、长子、安泽、高平、汾西、沁源、屯留、交口、长治县、襄垣、平顺等地降中雪。据14日早晨8时的观测,全省67个县(市)出现积雪,其中沁源、高平、孝义、沁县、平遥的积雪深度超过3厘米。13日白天到14日早晨,乡宁、临县、孝义、太谷、文水、长治县出现雾或浓雾。

说起这场雪,还真是来之不易。省气象台表示,今年冬天降水稀少,气象专家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发现,此次自然降水量并不大,所以第一时间开展了人工增雪。

受雪情影响,山西省气象台12月14日一连发布3个预警。

15时40分,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警区域:北部局部、中南部部分地区。预计未来24小时内,预警区域中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

16时40分,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警区域:太原北部、临汾北部和朔州、忻州、吕梁的部分地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警区域中未来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平均风力可达5级、阵风7级以上。

16时40分,山西省气象台变更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预警区域:全省大部分地区。受降雪、降温天气影响,预警区域内未来24小时将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

○延伸 人工增雪

从13日夜间开始,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抓住冷空气过境的有利时机,实施了空中、地面立体增雨雪作业。截至14日22时,已从大同、太原、临汾起降飞机13架次,实现高炮、火箭、烟炉增雨雪64次。据介绍,目前人工作业还在持续。

13日至14日,受蒙古移入冷性低槽和地面倒低压共同影响,我省迎来一次大范围的降雪天气。13日8时,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作业人员开始检查作业装备,提前准备人工增雨雪。10时,影响系统进入我省境内,大同、太原、临汾3架飞机立即展开增雨雪作业,连续起降8架次,直到22时才结束作业。14日6时,作业机组提前进入停机坪,进行除冰作业。9时,太原和大同基地的飞机,把握能见度好转的时机,及时起飞作业。截至14日19时,临汾完成了作业飞行,太原、大同仍在继续作业。

在太原,执飞通航B-3823的机长告诉记者,飞机实行双机长制,飞行在导航引导下跟着云走,速度在250公里/小时左右,续航里程一般在1000公里左右。

人工增雪的原理与增雨相同。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 (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因此,人工增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像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下不了雪。能下雪的云,棸0℃以下的“冷云”。在冷云里,既有水汽凝结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华的小雪晶。但它们都很小很轻,倘若不存在继续生长的条件,它们只能像烟雾尘埃一样悬浮在空中,很难落下来。我们在冬天里经常能看到大块大块的云彩,就是不见雪花飘下来,因为组成这些云彩的雪晶太小,克服不了空气的浮力,降水能力很差。如果在云层里喷洒一些微粒物质,促进雪晶很快地增长到能够克服空气的浮力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增雪的功劳。 人工增雪的作业条件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间,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

○相关

太原下起今冬首场雪,交通事故比前一天多了近一半

下雪惹的祸 车辆剐蹭多

14日,太原市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降雪在带给人们欣喜的同时,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据太原市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统计,从当日7时许至17时30分,全市发生交通事故426起。其间,交警部门全员上路指挥疏导,增加巡逻警力密度和巡逻次数,快速处置交通事故。

从14日早7时至17时30分,太原市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共接到交通事故报警426起。与前一天同一时段275起交通事故的数量相比,多了将近一半。下雪天通常会导致交通事故增加,不过根据交警部门的经验,雪天剐蹭事故会大大增多,反而恶性交通事故不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雪后路滑,现在车大都是后轮驱动,道路稍有坡度,就会溜车,造成剐蹭;二是在雪天大家车速都不快,所以即使发生事故也都是小剐蹭,大的交通事故较少。

对于单车损失在5000元以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且车辆可以移动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撤离现场后,可以24小时之内为限约定时间共同到“快处中心”办理理赔手续。下雪天路况不好,容易造成堵车,建议大家尽量采取快速处理方式。

忻州:芦芽山上缀新景

14日早晨,忻州大部分县市区相继降下小雪,忻州迎来入冬以来较大范围的第一场“初雪”。降雪量相对较大的县为河曲县,当日12时气象台数据显示降雪量为0.8毫米。当日,山水静穆的芦芽山雪景吸引了不少游人。

临汾:雪映壶口悬冰挂

12月13日8时到14日8时,临汾市出现小到中雪。 14日的吉县壶口瀑布景区,奔腾的瀑布、皑皑的积雪以及岸边晶莹剔透的冰挂景观连成一片,非常壮观,引来众多游客拍照留念。

晋中:千年古村“披白袍”

13日晚至14日晨,晋中市榆社县迎来了今冬首场降雪。漫山遍野的雪花,让榆社县郝北镇千年古村任家垴一片银装素裹,村民们通过微信、微博、网络等发出的照片,也迅速迎来了众多点赞。 任家垴村,原名卧牛庄,位于榆社和武乡县交界的太行山区。明洪武二年,任氏家族来此居住,取名为任家垴。如今的任家垴村,既有无详尽年代记载的古庙古庵,有五百年之久的任氏祠堂,也有可以与洪洞大槐树相媲美的千年古槐、饱经沧桑的明清土楼;还有独具特色的秀才坟、贡生墓、清代私塾遗存、充满革命气息的榆社革命先驱任悟僧和任爱生故居等。

长治:滞留司机吃到热饭

12月13日晚,因持续降雪,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各收费站均有货车滞留,总数300余辆。山西高速交警三支队十一大队民警拿出所有自备方便食品,免费送给因降雪导致高速公路因封闭而滞留的司机,让大家吃到热饭、喝到热水,感受高速交警的别样温暖。截至记者发稿时,滞留货车均已按照高速交警提示,绕行普通公路驶离。

吕梁:积雪最少3厘米厚

13日晚,吕梁市范围内的13个县(市、区)都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降雪一直持续到14日上午,各地积雪普遍达到了3—4厘米厚。 14日一大早,很多吕梁市民一睁眼,惊喜地发现一夜之间,窗外白茫茫一片。直到上午,很多县市仍有零星的雪花飘落。大街上,很多上学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在松软的雪地里跑着,争相踩出最新的脚印。

晋城:交警提前走上岗位

12月13日晚,晋城市迎来今冬以来首场降雪。14日早晨,晋城市区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交警部门及早准备,路面民警、辅警提前上岗,清除路面积雪,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行。

阳泉:交警及时上路疏导

从14日凌晨3时许开始,阳泉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至上午11时左右,降雪基本结束。阳泉市交警支队迅速启动恶劣天气交通管控工作预案,及时疏导,有效保障了早高峰的安全、有序。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