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贝们!
今天华仔要考考大家,
你们知道下述这些名词是肿么一肥事吗?
“民情气象站”“潮汐停车”
“豫府阳光下午茶”“市民驿站”“爱心食堂”
“市民驿站”“爱心食堂”好像有所了解,“潮汐停车”神马的有点打脑壳了,难道我们要像海水一样停车?!
小宝贝们不要扣脑壳了,
上述的每一样可都跟我们的社区生活
息!息!相!关!
所以接下来华仔为你讲的几个小故事,
你可千万别错过了呢~
下午茶喝起,“气象站”头坐起!从前,不少人对青龙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和破败。自从去年11月,咱成华启动社区发展治理以来,住在这里的居民惊喜的发现,身边的环境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
对于这些变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罗秀花最有发言权。2009年,罗秀花搬进了当地的拆迁安置小区,生活条件变好了,可她又有了新的烦恼。
我们搬进楼房后,环境好了,但没有以前那种感觉了,以前我们一个院子的邻居可以互相串门,现在距离近了,但邻里间的感情却疏远了。
协调
是滴,像有罗秀花这样想法的居民不在少数。为此,青龙街道通过“坝坝会”、“民情问需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居民们的诉求,将致强社区豫府新街坊作为社区治理的样本,探索一条农村安置社区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今年5月,占地4465平方米的“豫府新街坊”社区综合体全新亮相,打造有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豫府邻里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居民文化广场”,进一步优化了“5分钟社区服务圈”,满足居民政务办理、民生维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厉害了厉害了!最巴适的是,这里面设立了“豫府阳光下午茶”,居民们在这里既可以喝茶、聊天、晒太阳,也可以议事等等。
“民情气象站”
“民情气象站”也是这里的一大亮点,作为网络理政下沉到社区的一次创新,社区在这里搜集居民的意见、化解老百姓的心结,面对面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现在,罗秀花没事就到“豫府新街坊”社区综合体内去和邻居们喝喝下午茶,再唠唠嗑……而且,她还和她的姐妹们一起加入了百姓城管队,每天都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开展安全共治、文明引导、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
随着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一种相互信任、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社区关系逐步建立,这让邻里不再陌生,社区更有温度。
“潮汐停车”,了解一下?作为闻名遐迩的美食街,祥和里每天的车流量数以千计,如此巨大的车流量让这条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更显拥挤。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祥和里社区因地制宜,尝试推出“潮汐停车”模式。
祥和里商家:“刘师傅,你那儿还有没有停车位哦?我这边有一个食客的车子需要停,我喊他开过来你帮我安排一下嘛。”
祥和里商家:“前面123号院里头还有车位,你可以把车停进去,我已经跟门卫沟通好了。”
光看商家的对话,不知道小伙伴们懂起没有?没关系,华仔再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所谓“潮汐停车”,就是白天院落里的居民出门上班后,院落里留出大量空余车位。在不影响社区居民的情况下,允许前来就餐的市民将车辆停进就近的小区,让小区的停车位能够得以充分的利用的同时又有效避免了违规停放所带来的交通拥堵。
61个“潮汐停车位”,可供来就餐的市民就近临时停车,祥和里社区这个创新“潮汐停车”模式,破解了“停车难”“拥堵”等问题,而这样的探索离不开“商居自治联盟”的推动。
那什么又是“商居自治联盟”呢?
就是通过制定“商家公约”、“居民公约”,为街道、社区与居民、商家之间搭建了沟通协调的桥梁,进一步融洽了商家和居民的关系。
2016年7月,“商居自治联盟”项目获得了全区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随后,祥和里社区又相继创办了“居民骨干自治联盟”、“蕙质兰心手工社团”等十个社区自治组织,逐步形成了以党员带头参加、经营者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家门口的食堂和“政务中心”上午十一点,李家沱社区的“爱心食堂”里热闹不已,老人们正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准备打饭。
她们有说有笑,谈论着各自喜欢的饭菜,聊着一些家长里短。“爱心食堂”开张后,住在财富又一城的沈素珍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沈素珍:“这个“爱心食堂”的饭菜干净卫生、价廉物美,而且每顿不重样,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口味,我们在这里比在家里还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为了解决辖区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今年3月,李家沱社区撬动辖区企业共同参与,借助一家物业公司的免费场地,将企业原有的职工食堂改建成了为老人提供日间养老便利用餐服务的“爱心食堂”。
“爱心食堂”主要面向社区孤寡老人、残疾等特殊人群,食堂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午餐和晚餐,最重要的是这里一顿饭的价格最高不会超过10元,真是爱心满满呢~
除了家门口的“爱心食堂”,李家沱社区还为咱社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政务中心”。
今年1月,李家沱社区引进了成都支付通新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市民驿站”便民服务终端,探索出国内首个“零距离”政务服务的“成华模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事项。
住在财富又一城3栋1单元的沈素珍家门口也有这样一台智能终端机,现在,她已经能熟练地操作使用这台智能设备了。
沈素珍:“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就拿充电费这个小事来说,以前到社区最近的一个红旗连锁去充值,也要走几百米,现在下楼就可以交电费,再也不怕半夜停电找不到地方充值了,因为它是24小时服务的哦!”
据统计,“市民驿站”小区终端在李家沱社区布点两个月来,已有近200户居民通过小区终端缴纳电费四万余元,查询社保600余人次。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
其治理状况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乎居民最切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老旧城区、创建特色街区、提升社区服务等等,
都是当前社区民生服务中最迫切、最有效的民生举措。
还等什么?
快来为咱成华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疯狂打call吧~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华头条(chenghuatoutiao),定期有福利发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