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平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通过打造高水高排及生态补水工程,持续巩固城区治水成效,筑牢城区排洪防涝新体系,全力增进民生福祉,让百姓畅享绿色内河福利。
6月5日至17日,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漳平境内九龙江水位持续上涨,多次超警戒水位,漳平市雨量均超过200毫米,其中漳平国家基本气象站雨量396.7毫米,相比常年偏多1.7倍,创历史极值,但过去城区发生的积水内涝现象并未出现。
居民陈金木在菁城街道菁东社区的低洼地带东山路生活了20年,随着高水高排项目的投入使用,今年他们家终于可以平稳地度过汛期了。他告诉记者:往年发生暴雨时,积水常常淹没自家住房的一楼,雨量大时,水位甚至会涨到二楼,附近居民都深受其害。
为着力破解水患,彻底解决城区内涝问题,2018年,漳平市启动高水高排与生态补水工程建设。根据城区地形地貌,该工程分城东片区、城西片区高水高排2个项目,是省重点水利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建设有3个滞洪湖、2个排洪隧道(长度分别为4.2公里、1.5公里)、1个排洪涵洞和进出口控制闸、启闭房、管理房等。通过建设市演艺中心对面湖库做滞洪湖兼景观湖(上湖库),在福满北路边建设滞洪湖(下湖库)兼生态补水湖,将长北坑溪、菜坑溪等东门溪上游各支流的洪水通过高排隧洞直接引排至九龙江,推动湖库、城区内河、九龙江互联互通,大大提升了城区排洪防涝能力。
今年6月,高水高排与生态补水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排水试运行,让城区低洼地带的居民摆脱了汛期内涝灾害。
在有序建成高水高排项目的同时,漳平市还注重水利安全与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的结合,兴建生态补水提升泵站,利用排洪隧洞及放水管道,净化水源、改善城区内河水质,采取江河湖库水系联通、生态补水、湿地景观等工程措施,着力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让百姓畅享绿色内河福利。
(来源:漳平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