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珠江流域气象保障基础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 七大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成果系列报道③

编者按:2021年,中国气象局针对七大流域出台一系列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方案。两年多过去,流域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有了长足进展。各地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强化主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完成或取得进展。我们将发布系列消息,纵览七大流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成果。


自《珠江流域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3年)》印发以来,气象部门持续强化业务管理、完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2022年极端“龙舟水”和罕见洪水等气象灾害,流域综合观测、精细化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创新、保障有力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珠江流域的主水系分布 制图:陈洁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以2021年珠江流域气象中心成立为契机,流域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完善灾害性天气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建立起琼港、桂港数据通信通道;依托泛珠三角合作机制和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珠江流域重点科技问题联合攻关,组建流域气象水文专家团队,针对性破解暖区暴雨等关键难题。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
精密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粤、桂、闽、滇等珠江流域各省(自治区)气象部门持续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加密中小尺度天气监测,新建和升级改造航道交通、水域监测等各类气象站700余个,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2套、X波段天气雷达8部。珠江流域气象水文监测及实况业务不断优化,千余个气象、水文站监测数据实现共享。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精准预报能力持续提升。目前,流域网格预报和面雨量预报时效为0至168小时,范围覆盖整个珠江流域,时空分辨率分别达到6小时、5千米。国家气象中心联合流域各省(自治区)气象局推进流域内共性预报技术联合攻关,基于江面、河道等开展强对流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提升区域数值预报、流域降水预报及中小河流面雨量预报精准度;研发气象水文融合的风险预警和影响预报产品,发展重点水利枢纽和水库监测预报业务。

珠江—西江经济带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大湾区防灾减灾、生态文明等气象保障服务需求,国家气象中心联合粤港澳气象部门协同开展影响大湾区的历史台风事件及海表温度和咸潮监测分析、完成大湾区热环境格局分析等,提升大湾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开展多种监测业务,提高关键区域卫星遥感的生态监测评估应用能力。在气候预测和气候影响评估领域,建立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历史数据集(库),开展云水资源、冬春季降水趋势、洞庭湖流域气候承载力、生态系统碳源等监测评估业务。气象部门还通过建立一体化综合气象服务系统、畅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播发渠道、研发航线港口气象服务关键技术和服务产品等措施,提升内河航运和水上作业气象服务支撑能力。


作者:刘丹
编辑:杨奥清 卢健 黄彬 王素琴
审核:崔国辉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