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南阳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将加快推动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围绕生命安全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实施意见》聚焦防灾减灾,从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提高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韧性应对能力,增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四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实施意见》要求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细化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气象灾害防御分指挥部职责;推进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建设,将“气象插件”嵌入“城市大脑”等智慧城市建设;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实施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将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工作纳入各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融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
围绕生产发展
推进气象保障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实施意见》围绕生产发展,从强化粮食生产气象保障,强化枢纽交通安全气象保障,强化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气象保障三个方面推进气象保障基础能力提升。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推进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程,打造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完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体系;融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711”工程,科学规划布局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交通气象网;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深化文物保护气象服务,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气象监测设施和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全覆盖。
围绕生活富裕
推进“气象+”赋能行动
●实施“气象+民生”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能源、电力、金融、保险等行业,拓展气象服务覆盖面。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基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场景,开展分众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气象服务。
●实施“气象+气候资源”赋能行动。建立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协作共享机制,加快气候经济创新发展。争创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和乡村氧吧、气候康养乡村、气候宜居乡村、特色气候小镇等气候生态品牌。强化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和发电功率、发电量预报预测等气象服务。规范开展新建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围绕生态良好
推进气象服务美丽南阳行动
《实施意见》提出,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气象服务保障。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气象灾害防御智慧平台,完善水源地生态气象和干渠南阳段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豫、鄂、陕“三省七市一中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气象服务协作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气象服务中心)。
《实施意见》提出,要率先建成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格局。加强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建设,健全统一协调的指挥作业体系。实施“播雨”行动计划,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粮食安全、服务重大活动以及水库增蓄、水源涵养、森林防火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
围绕智慧创新
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信息化水平
《实施意见》明确,建设立体协同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新建更新自动气象站300个、梯度观测系统2个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强化气象“国之重器”建设应用,率先在淅川、桐柏、南召建成X波段天气雷达,逐步扩大气象雷达覆盖面,构筑天气雷达网。健全无缝隙、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和产品体系。发展自动智能气象服务产品生成技术,完善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实施气象数字化工程,构建“气象大脑”。
来源:南都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