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这两年在田间地头悄然多了不少“黑科技”,如设备气象监测仪、植保无人机、山地轨道运输车、智能分选机等,从而改变了原来凭经验、靠人力的农事作业模式,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程村镇红光村有着200多年的养蚝历史,由于生蚝对海水的盐度比较敏感,这里的养殖户过去隔三差五就要出海测量海水盐度、观察气候决定是否适宜投苗。
养殖户:以前我们想知道海水的盐度、水温PH值,都要开船出去,来回两三个小时,凭经验肯定没有数据分析那么准确。
如今,红光村超过4万亩的海上生蚝养殖场上,安装了多个集气象站和传感器,养殖户通过手机上网便可以实时了解水体的盐度、溶氧量、水温等数据及风速风向等参数,改变了以往隔几天就要出海检查的管理模式。在阳西县的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这里同样装上了水质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
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宫保华:根据大数据来监测,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判断是否要换水,要不要进行打氧和尤其是溶解氧,保证水体当中的氧含量供应充足。
数字农业转型需要强大的“新基建”保障。近年来,阳西县8个镇建成5G基站122个,所有数字农业产业园均实现5G信号覆盖。走进阳西数字农业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电子屏幕显示着各种农产品的种养范围、销售情况和加工视频,长势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病虫害预警、采收管理、历史数据追溯等生产服务一应俱全。
阳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黄许宁:阳西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改变原有凭经验、靠人力的传统作业模式,实现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养、标准化生产、数字化溯源,让农场品优质优价。
目前,阳西县已经建成了程村蚝、罗非鱼、荔枝、东水山茶等4个数字农业产业园。其中,荔枝数字农业产业园内安装了5G基站和十多套物联网监测设备,水肥一体灌溉系统、植保无人机和无人车的投入提升了植保效率、精准控制农药用量,降低人工成本约90%,节约农药使用成本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