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二十岁左右的花样女孩,在最美的年纪为什么选择了荒凉寂寞的大戈壁?
她们的每一个观测数据,又怎样影响着航天发射进程或者成败?
从一名漂亮的小姐姐成长为合格的航天气象观测员,她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关卡考验?
气象观测员正在进行业务讨论
“蚂蚁搬家蛇过道,水缸穿裙山戴帽”,“南风吹暖北风寒,东风多湿西风干”,从古自今,人们就喜欢把气象观测结果总结为天气谚语,用以预测多变的天气。地处祖国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气象观测站,就有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女孩子,花样年纪坚守大漠点号,突破重重关口变身航天气象观测员,为航天发射观云测雨。
专业学习关
小寒过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隆冬时节,近期的气温变化多端,降温、大风、寒流、大雪等等极端天气,不定什么时候造访发射场。作为气象观测员,陈丽娜每天需要定时放飞探空气球,登记各类观测数据,及时上传气象资料,对于已经上岗工作一年的陈丽娜来说,这一切都已经轻车熟路。
观测员陈丽娜正在岗位上操作设备
“刚开始学业务的时候最为头疼,每天熬夜背诵自己不懂不会的专业书籍,就为了能够早日通过上岗考核,成为看天即知冷暖的小姐姐。”提起扎心的往事,陈丽娜笑着说。
陈丽娜(右)和罗丽正在组织专业训练
气象专业涉及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气象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光要学的理论课本就有厚厚的一摞,更别提观测设备、数据处理软件、雷达等技术资料了。陈丽娜和同事们经常是白天学习气象雷达等设备操作,晚上背记各种专业知识。姑娘们起早贪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学习理论遇到不懂的就先背下来、记在笔记上,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向别人请教。小小的气象观测站和茫茫的大戈壁上,都留下了她们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身影。
上岗考核关
上岗考核是每个航天气象观测员必须经过的一道考验,只有通过重重考核,才能进行观测值班。然而,想要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并非易事,正在记录观测数据的罗丽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考核突围经历。
气象观测员罗丽正在和她的同事们进行气象观测
2018年12月,刚刚参加工作的罗丽就被分配到大树里气象站工作。顺利通过枯燥的业务学习阶段考核后,罗丽迎来了正式上岗的终极考核。“考核的时候太紧张了,一排专家在前面看着,我都忘了自己是怎么完成这些操作的,完全凭的是肌肉记忆。”罗丽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考核场景,“气象雷达操作一个步骤不能少,探空气球放飞精确到厘米,几页的气象观测数据记录和上传不能有一个错情……”经过严格的上岗考核,罗丽不负所望成为了一名女观测员:“航天发射和测控对气象条件要求极高,尤其是大风等天气影响最大,要是因为我们观测不准确、记录不齐整、上传有遗漏,就会影响到专家们的分析预报,进而影响到航天发射任务的进程甚至成败。所以说,最严格的考核我觉得都是必须的。”
业务值班关
“当前,还有一分钟到达正点,请及时添加定时观测资料。”每到定时观测时,气象机房内都会响起一段提示音,24小时提醒观测员及时填写气象资料。听到提示音后,观测员范应洁迅速来到观测场,准备记录当前时段的天气状况——天上的云呈羽毛状和丝条状,分布零散,纤维结构清晰;风向47,风速4米/秒……
范应洁(左)和陈丽娜在观测场记录观测数据
“通过上岗考核后,我们还不能担当独立值班,需要跟随师傅值班一段时间。”范应洁对记者说道,跟随值班期间,就是进一步熟悉具体值班流程和内容,在师傅的指导和监督把关下,自己上手进行实际操作和记录。经过带班锻炼和再度考核,才可以独立上岗值班。“这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气象观测小姐姐。”范应洁自豪地说道。
范应洁(左)正在和罗丽进行人工气象观测
2019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气象站全年值班没有报错一次气象情况,没有漏报一个观测数据,为航天发射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障。新年伊始,范应洁在新的值班本上留言写道:“365天,每天24小时,别样的青春,有这些风云为伴,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心品味戈壁滩的家与国、冷与暖。”
来源|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作者|杨桂锦、马奥林、陈国邦、吴雨阳编辑|麻雨洁投稿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