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磐安生态气象护航“大花园”建设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6日 记者 冯俊江/文 马丽君/供图

“五一”到磐安的游客,都会发现各大景区都有一块气象电子显示屏,显示实时温度、湿度、负氧离子含量等气象数据。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2021年中国气象局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要点》,要求各地围绕乡村生态气象服务要求,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助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近年来,磐安紧紧围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创新生态气象服务,护航“‘两山’实践样板地、康养旅居大花园”建设。4月底,磐安在全国成立首家气象医养中心,持续深化气象服务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好气候带动新发展,全力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样板。

全国首家气象医养中心落地

连日来,省气象服务中心研究员骆月珍与药膳中医、高血压疾病医疗专家,入驻即将组建的正研工作室,全面推进磐安气象医养研究和服务产品的开发。

4月23日,磐安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姥山上举行“浙江省第七届森林休闲养生节暨第九届杜鹃花节”。会上,磐安气象医养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气象医养中心。

现场,磐安县气象局与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磐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达成合作,三方将依托磐安优质的生态与气候资源和千年药乡优势,以大盘山医养中心为重点,联合开展气象敏感性疾病与气象关系的研究、大盘山气候资源评估和高血压与气象条件相关研究,并推出系列气象服务产品,全面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调养和风险防控。

“磐安是天然氧吧、养生福地,气象是医养资源开发的重要催化剂。”磐安县气象局局长刘学华介绍,气象医养经过半年多的酝酿与深入调研,已具备专家团队、气候论证、研究前景等基础条件,并得到省市两级支持。

他提到,“气象+医养”是一项新的跨界合作尝试,与以往的医疗气象、健康气象区别较大,主要突出“养”。基于得天独厚的气候与中药资源,磐安将气象与医养创新结合,立足打造“跟着天气来养生”服务模式,为在磐医养人群提供医养护理、药膳配方、营养配方建议,加快形成“乡村慢生活+中医药健康养生”的主体业态。

项目落地以来,全省首家采用“医共体+医养”模式运营的磐安大盘山医养中心,已着手按高血压类别建立分类组群电子档案,气象、医疗、养生等各方面专家进驻研究室后将开展调研,研究导致高血压和并发症高发的周年气象预报指标,共同推进气象医养建设,促进磐安旅游、养生、健康等产业快速发展。

生态气象融入全域旅游发展

进入磐安县境,手机就会“叮”一声响起,“欢迎来到国家生态县——磐安,这里全年无霾,景区负氧离子年平均5768个/立方厘米。”。联合移动运营商推出“清新天气小区广播”发送推介磐安气候和生态资源的短信,是由磐安气象局为来磐游客准备的“头道菜”。

前往景区游玩,景区设立的电子屏幕则清晰地告诉游客这里的气象条件。目前,磐安在全县建有10套景区负氧离子监测站、1个大气成分监测站和1套水温气象站。在各大景区的售票处,扫一扫“磐安天气”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游客就可查看实时常规天气预报,以及全县平均的负氧离子数量、PM2.5含量等数据。

磐安是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达83.7%,水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和二类以上标准,全县平均负氧离子高达5768个/立方厘米。近年来,磐安大打生态旅游牌,着力探索将生态气象服务,融入地方全域旅游发展之中,为文旅产业发展插上气候“翅膀”。

“把磐安舒适宜人的气候特征,用切实的数据告诉游客,让大家更有亲近感。”磐安县气象台台长杜金杉介绍,10年前在百杖潭景区建设首个气象自动站和显示屏以来,实时监测和发布的景区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要素,已成为磐安为游客提供的一项重要生态气象服务。“气象数据从幕后走向台前,原来仅作为旅游景观成因或旅游活动支撑条件的背景因素,可直接转变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卖点和亮点。”

旅游服务不仅要吸引人,还需要丰富内涵、专业品质。在“气象+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下,磐安注重深化部门协作,气象部门与文旅部门建立联合提升旅游气象服务能力工作机制,共同筛选“气象+旅游”试点,将气象科普文化融入景区和村庄文化大礼堂创建内容,实现气象科普、四季旅游和景点自然特色的深度融合。

同时,磐安注重以项目为牵引,推进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开拓以微信平台、气象网和多媒体气象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实况发布、预报预警、定点预报的综合发布功能,针对旅游景点开发专题精细化预报和相关指数预报产品,不断提升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内涵和专业品质。

“清凉是景区夏季旅游的主要卖点。”磐安水下孔景区周铁民介绍,每年夏天,磐安时常会有高温出现,但由于全县山多,区域间温差大,不少景区日最高气温高于28℃的天数屈指可数。得益于全县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景区可做到精细化气象预报,为游客提供实时清凉指数。如今,“温度高于28℃门票全免”已成为水下孔的主要宣传语。

气象赋能打造共同富裕样板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磐安按照“‘两山’实践样板地、康养旅居大花园”的发展定位,正着力打造共同富裕样板。

磐安是中药材之乡和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产业大县,近年来持续做好“中药气象”文章。在新城区江南药镇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县气象部门开展省级中药材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道地药材种植的气象条件通过系统监测实时调节,并形成科学记录。该项目总投资46万元,建有六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和中药材气象服务平台,并完成浙贝母种植气候适宜区划和浙贝母种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写《磐安中药材气象服务手册》。在此基础上,磐安以浙贝母为重点,带动中药材气象服务,建立全流程气象服务样本。

每年9—10月,磐安都会举办全国性的中药材博览会。活动前后一周,县气象局会提前开展专题气象服务,通过江南药镇主入口的户外LED彩色显示屏,发布每日三次的常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播放磐安特色中药材成长的气候条件介绍以及磐安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宣传片等。

厚植生态、全链发展、气候助力,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磐安百姓的“聚宝盆”。截至2020年底,磐安发展各类中药材基地22个,中药材种植面积7.22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全年产值6.19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3.6%,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磐安最大的富民产业之一。

三四月间,磐安樱花、杜鹃花盛开,交通部门推出赏花专线,气象部门为游客提供赏花预报。预报内容包括现场慢直播、花期天气、赏花指数、公园开放信息等,游客通过“赏花预报”可实景查看樱花园情况,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鲜花绽放加上贴心服务,万千游客涌入火了春季旅游,也给山区群众打开了致富增收新路。“政府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磐安双溪乡樱花山庄业主雷苏菊介绍,得益于樱花节带来的红利,山庄年营收超30万元,每年花节期间都要增加8名人手。

6年前,磐安每年对外发布清新空气报告,良好的空气数据吸引游客,也吸引投资商。今年53岁的洪峰,早先在俄罗斯、瑞士等国家留学,5年前在俄罗斯遇到一名磐安朋友,经介绍来磐投资,在当地的九和乡创办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他说,这里空气清新、环境美丽,适合封闭性团队的软件研发。

4年前,县气象局在九和乡御龙湾景区新建一套生态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显示空气清新度几乎每天达到一级。今年4月,该乡启动共享小镇建设,奔着好空气来的游客,一边畅享新鲜空气,一边体验共享农屋、共享茶园等乐趣。“好空气+好项目”,直接带动山区群众增收。

九和御龙湾气象电子显示屏

磐安蓝天白云

水下孔景区气象电子显示屏

旅游气象信息服务平台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