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景区介绍
浙江台州大陈岛位于台州湾东南洋面,由上、下大陈等2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区29海里。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浙江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渔场。鱼汛期,岛四周干帆云集,桅樯如林,入夜,渔火万千,蔚为大观。素有“东海明珠”之美称。
大陈岛山海一体,水天一色,兼有山青、林茂、海蓝、岩雄、滩平、洞幽之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光照充沛,年平均气温16.7°。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6%,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的亚热带气候环境。由于潮汐、洋流、风流和海洋生物的长期作用,形成了号称“中国第一海上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细沙的帽羽沙、乌沙头海滨浴场和风景如画的屏风山、浪通门、高梨、下屿龙洞等众多海上奇观。
景区篇
中国第一海上盆景——甲午岩
甲午岩由两块巨大的礁石组成。长各为15米,宽为11米,最高点海拔35米。岩层垂直如削,有如神斧劈成的两块巨屏,造型雄奇,故有“中国第一海上盆景”之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甲午岩,感受不同。隔岸观甲午岩风光,只见巨礁拔海而立牞立前则如临深渊,海水摔岩回荡,使人胆战心惊;从侧面望甲午岩,恰如起航的帆牞因而得名“甲午岩”。国民党占据时期,甲午岩海岸为炮兵阵地,战壕交叉,现遗迹犹存。
飞虎崖
飞虎崖位于大陈岛的南部,邻近甲午岩,面朝东海,景色独特,地理位置险峻。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峡谷,它的最宽处约10米,深约20米,长约150米,两岸悬崖峭壁,下面波涛澎湃。其一侧崖壁上的岩石天然成方形,崖顶处有一群小石块,极似一家三口,丈夫抱着孩子望着疲惫的妻子;另一侧为较平坦的海蚀礁,站在此处可远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览甲午岩,观远处的扁担岛等等。一旁是观日出的好地块,人称“观日亭”。
渔师庙位于下大陈气象站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曾先后在此歇宿。1955年震惊中外的劫持大陈岛全岛居民去台湾事件,就是蒋经国坐镇此地,一手部署策划的。渔师庙依山傍海,崖下涛声澎湃,庙内危楼静寂,为大陈十景之一(危庙涛声)。以渔师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对渔民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辅射力,现庙内多有渔民上香供奉,以求保佑出海平安、捕捞丰收,香火甚旺。
浪通门位下大陈岛东北角,属大陈岛强风浪区,本岛山体与对面屏风山构成喇叭形态势。中间原有水道相隔,1975年修建防波堤,将屏风山与本岛联接起来,立于防波堤上,东侧长浪滚滚,北侧屏风山突兀,有如一幅大笔挥就的山海图。大堤于1987年即遭台风严重损毁,97年11号台风袭击时,这里的巨浪高达36米,经专家勘测证实,创世界之最。浪通门即以海流湍急,海浪汹涌而得名。
大陈岛青年垦荒纪念碑
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一举攻克了一江山岛。驻守在大陈岛的国民党部队撤离大陈时,把岛上14000余居民全部带往台湾,并将所有物资设施一概焚毁,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陈惨案”。
岛上一片狼藉、满目荒芜。1956年1月,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视察温州牞浙江省委领导将大陈居民东迁的情况向胡书记作了汇报,胡耀邦书记当即指示组建青年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至1960年共有五批447名垦荒队员上岛。他们与当地军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拓荒创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陈岛,为大陈岛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了纪念447名垦荒队员在大陈岛上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1998年中共大陈镇委、共青团椒江区委决定在此建立“大陈岛青年垦荒纪念碑”。纪念碑高16米,碑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纪念碑背面为胡耀邦同志手迹,以此教育年轻一代,让艰苦创业精神代代相传,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青少年宫是大陈岛最好的建筑,1985年经胡耀邦总忆记批准建成,占地1050平方米。内辟有岛史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由胡耀邦纪念室、陈列馆、多功能厅、图书馆等组成,共有各类反映大陈垦荒精神和历史的陈列品200余件,具有政治、文化、教育、观光特色。
大陈岛垂钓
海拔228米的大陈岛主峰凤尾山笼罩在云雾之中。
大陈岛位于东海之滨台州湾口外,介于舟山群岛和南麂山列岛之间,由上、下大陈等29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海钓基地,也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素有“东海明珠”之称。
大陈岛海水清碧,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虎头鱼、叫姑鱼、七星鳗、梭子蟹、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是海钓的理想场所,经常有一些海钓比赛在这里举行。
上大陈岛面积略大于下大陈岛。
海钓,分矶钓和船钓两种。矶钓,又叫浮游矶钓或台钓,就是坐在礁岩上,用抛竿垂钓,与在江河湖泊中垂钓基本一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我在大陈岛上蛰伏三年多,早晚和周末闲暇,便经常扛钓竿去海边,高坐于矶石之上,忘情于山水之间,使“钓鱼之乐,乐在其中;钓鱼之趣,妙趣无穷;钓鱼之思,浮想联翩”。通常钓上来的,有石斑鱼、黑鲷、鲈鱼、虎头鱼,也钓到过三四斤重的大墨鱼和六七斤重的鳐鱼——就是海洋馆里像风筝一般漂游着、有一条长长尾巴的那种。
上、下大陈岛之间的水道。
船钓就是乘船出海,坐在船上垂钓,这种钓法,与矶钓全然不同。船钓也叫手钓,只有钓线钓钩,没有钓竿,将长长的钓线抛入海中,另一头钓线便得捏在你手上,你得凭自己的手感,来分析鱼儿是否咬钩。矶钓有浮子,你的双眼得专心致志地盯着;而船钓,你大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因为一切都在你的手中。因而,我更钟情于后者。一来,钓船在海上,随波逐流,能够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二来,能够边垂钓边观赏风景。时而看黛岛孤悬海上,寂寞肃立,拱围着一湾碧水;时而观海鸟带出一片生机,掠过轮船犁出的水花,又匆匆冲进水天连接处;你当然也可以遐想纷驰,追溯历史上的钓徒:从用高悬于水面之上的直钩钓天下的姜尚到垂钓于古淮河岸边的韩信,从蔑视东汉皇权威严的严子陵到“扁舟垂纶”的唐代烟波钓徒张志和……
已有钓船在我们前面乘风破浪。
上、下大陈岛之间,相隔一条约2.5公里宽的水道,这条水道之间的海域,便是船钓的好去处。早上八点,从边防派出所码头启程,钓船乘风破浪,“突突突”地向海上驶去。一望无际的海面波光鳞鳞,海风迎面而来,在炎炎的夏日顿觉清凉。远天、近水、钓船,黛岛、云雾、波浪,还有几只飞来飞去的不知名的海鸟,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景图。
钓船慢慢地停下后,我们每人拿到一根钓线,在钓钩上装上鱼饵——小虾,便纷纷开始放线,一直到鱼钩沉底,再往上拉回少许,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我有点另类,居然钓到一只八爪鱼。
钓到船上,这八爪鱼居然还想溜之大吉。
一团一船,包船更自由,再也不用大清早起来去码头排队买票了,可在船上打打牌,喝喝茶,也可在甲板上体验面朝大海,春暖花海的豪情!
“捕海鲜,吃海味”行程赠送捕鱼,体验渔民乐趣,捕上来的海鲜直接享用新鲜美味!
没有亲眼所见,海上捕鱼的过程,那是一种遗憾。因为你不知道,那一刻捕捞上来的海产品带来的惊喜,是多么的令人期待。
别墅区,配套设施待完善
面朝大海,风景美
离镇中心有点距离,在甲午岩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