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为机场建设提供气象保障

来源:丽水日报-丽水网

距离南城七百秧9公里的山坳中,一座标高155米的小山上,山顶平整出了一块空地,这儿便是丽水机场工程临时气象观测站所在地了。小山虽然不高,但却是十足孤独的——从2018年5月开始,4名气象观测员轮流着每天上山“观天”,风雨无阻,全年无休,只为全力给机场建设提供气象保障……

对于一座机场来说,气象条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关系到了飞机的起降安全。

2017年7月12日,国家民航局发出了《关于加强新建民用运输机场气象观测工作的通知》,指出气象条件是民用机场选址设计阶段应重点研究分析的技术指标,对机场的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性产生长远而重要的影响。

也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丽水机场气象观测工作,确保气象观测设施和数据观测采集满足民航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丽水机场工程临时气象观测站应运而生……

虽说标高也就155米,但攀登那座小山时,才知道山路有多陡峭——在手脚并用爬过曲曲折折的泥泞小径后,便是一段近乎垂直的险坡,要不是道旁一根麻绳可供依附,摔跤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尽量走中间,别靠近两边的草丛。这里经常会遇见蛇。”同行的市机场指挥部工作人员一手紧抓麻绳,一手还要不停地挥舞木棍,击打草丛。

经历了大约15分钟提心吊胆的攀爬,眼前豁然开朗,空地上几台白色的气象观测仪器映入眼帘。

听到外头的动静,一名戴着眼镜的小伙子从隐没在树丛间的小木屋里走了出来。对于难得一见的访客,小伙显得十分热情。

“每天这山上都是只有一个人值守的,孤独肯定孤独呀,但也已经习惯了。”他名叫谢宏鑫,是个“95后”——记者本以为,能耐得住寂寞,坚守在这山顶上,必然是个上了年纪的大叔,可没想到的是,小谢说,四个气象观测员中,除了他,周翔宇、王剑锋也是“90后”,而他们当中岁数算大的胡峥嵘也不过40岁出头。

“这里其实是一号站,再往上爬个几十米,还有个二号站。不过,前几天刮大风,把一棵树刮断了,去二号站的路被堵住了,我们正想办法把断树挪走。”跟着小谢走进那间小木屋,记者才发现,这儿虽能躲避烈日,但里头却是十分闷热的,由于没有通电,一台靠太阳能驱动的电风扇即便开到最高档,屋内的人也是汗如雨下。

指着桌上一本观测簿上密密麻麻的气象数据,小谢说,2018年5月,他们几名气象观测员在义乌机场气象站完成实习后,正式开始了在丽水机场临时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每两人一组,每天上午一人上山观测机场上空的云状、云量、云高等气象情况,并在每个整点记录一次数据,而另一人则在距离观测站约15分钟车程的南城七百秧气象观测站,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电脑系统中。到了下午,两人互换岗位,由上午在南城七百秧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员上山,去继续收集气象数据。

“每个小时的气象数据都不能丢,我们这工作就是全年无休的。即便下大雨,我们一样要准点爬上山记录数据,因为它们对于丽水机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小谢说,可能在外人眼中,他们的工作无非就是“看看天”,挺轻松的。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其中的艰辛以及肩上的责任。

“我们的观测站就在机场的南侧,山上的视野非常好,能站在高处,俯瞰丽水机场一点点建起来,我们感觉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攀谈中,小谢没有一句抱怨,他说的更多的是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细致严谨、耐得住寂寞,这就是这群“观天者”的工作态度。不知道多少次在山路上滑倒,不知道多少次仰头看那云散云聚,密密麻麻的气象数据都是他们的工作成绩,而将来,每一班飞机的安全起降,则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