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洪涛
合作共建 营造气象高质量发展优良环境
2020年7月,营口市政府与辽宁省气象局签署了局市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完成营口天气雷达站建设和营口百年气象站修复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统筹规划先行,营口市将气象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融入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发展战略通盘考虑,并纳入年度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实绩考评协同推进;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营口市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实施方案》,将气象行政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气象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体系,气象领导干部培养纳入市委组织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法治建设,继续推进《营口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项目论证及《辽宁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执法检查,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精益求精 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全力建设精密监测系统,建成东北首部双偏振天气雷达,加密建设81个自动气象站,沿海站网密度精细到7000米至9000米,覆盖全市各乡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努力提升精准预报能力,支持发展以双偏振雷达为核心的精细化预报技术,自主研发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业务一体化平台,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提前预报、精准预警。
大力发展精细服务体系,建立重大天气过程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模式,发展数字化、智慧型、普惠式的公共气象服务,强化粮食生产、城市管理、旅游康养、海洋港口、能源保供等领域气象服务供给,基本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试点先行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预警发布、基层网格响应、应急指挥督导联动等机制,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预警工作体系。
推动气象成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聚焦乡村振兴,开展9个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建成全省首家“辽宁葡萄科技小院”服务葡萄生产全产业链;在公共文化领域,将营口气象站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成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并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积极开展“中国天然氧吧”申报,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的趋利避害作用,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成效日益凸显。
下一步,营口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各项要求,持续深化局市合作,共同打造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样板,为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作者系辽宁省营口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