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一张照片引发的联想 | 气象人故事

一张照片引发的联想

张小鹏

一张照片引发的联想 | 气象人故事

这是一张拍摄于80多年前的照片,照片中,一座圆形碉堡状建筑物从上到下站立着三个日本士兵,他们面朝东、西、南面执行着警戒任务,由此看来,北面应该还有一个。虽然阴云密布,但那块迎风招展的太阳旗还是如此刺眼。

这个圆形碉堡状的建筑当年被叫做“钟亭”,到过庐山气象局的人对它都应该有深刻的印象。它矗立在庐山牯岭之巅,牯岭一带的风光与人物,都尽收眼底。以前是观敌的哨所,现在是观景的佳地。据说最初里面放置了一口大钟,一旦发现敌情,就会鸣钟示警,提醒庐山军民加强防范。可惜最后还是被日军占领。

我们在整理解放前气象资料时查到这样一段历史。1937年7月,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到庐山参加谈话会,建议在庐山牯牛岭建一高山气象站。12月,汪桐负责的庐山气象站开始正式观测记录。1938年6月,因时局紧张,汪桐停止气象观测离去。在日寇铁蹄践踏下,“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谁又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地搞自己的科研?

说起来气象是一门高度开放、高度共享的科学,大气没有国界,资料必须交换,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团和气,科技背后的竞争就是国力的竞争。我们讨论预报时,常常参考EC、GFS、日本的数值预报结果,但我们更欣喜地看到我们的GRAPES、T639模式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台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试想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那些传统的气象强国还会不会心甘情愿地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成果?我想是不会的。记得前些年有个“天气在线”网站,产品质量高,更新速度快,正当大家用得很顺手的时候,它突然就关闭了。由此让我真切体会到了“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也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的深刻内涵,所以也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要提“政治业务深度融合”。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总有那么一些曾经的列强心里不是滋味,总要搞点事,刷刷存在感。什么GPS、芯片、光刻机,只要你中国没有的,就卡你的脖子。但是请列强们看清楚,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了,你们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智慧就将产生无穷的创造力,所有横在我们面前的困难都将被打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华民族崛起的步伐不可阻挡!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钟亭不再具有哨所的功能,它又回归到人民的怀抱,成为重建家园的力量。1954年12月,庐山气象站正式开展气象观测,观测场就在钟亭东边二十米处,西边紧依着钟亭建起二层小楼作为办公场所,钟亭的顶部安装起测风仪器。钟亭就此与庐山气象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61年9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在庐山开会休息时,登上牯牛岭,看望气象工作人员,勉励大家努力工作,并登上钟亭,眺望长江,看“浪下三吴起白烟”。1992年,王光美同志遥忆此事,欣然为庐山气象局题词:观风云变化,搞好气象保障工作。

因为测风仪器装在钟亭上,有一段时间日照计也装在钟亭上,我们总是要攀爬上钟亭去换日照纸,冬天去清除风向风速感应器上的冰雪,我们对钟亭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有时觉得辛苦,并不想上去,但每当看到这张日本兵占领钟亭的老照片,心里的血又热了,我们绝不能再像汪桐,想搞个气象观测都不成,我们的国家更不能像过去那样任人宰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的发展、强盛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再次登临钟亭,看到的是小天池倒挂银河的云海,看到的是“分明似画图”的浔阳郡,看到的是“白波九道流雪山”的大江东去,看到的是绿水青山的家园,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人间!耻辱历史的老照片啊,你应该被永远地尘封,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