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汛期,遇见突如其来的暴雨经常让人措手不及。而暴雨过后,一些低洼道路和下立交往往也会出现深不可测的积水,对大家的出行带来影响。今年,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公司率先将物联网传感技术运用于上海交通道路运维作业中,研发的“汛情系统”实现了市内重要点位积水深度的“智能探查、自动预警”,为上海道路防汛防涝拉起了一条“AI警戒线”。
记者在隧道股份城市交通智能运管中心看到,升级后的系统增加了“积水监测传感”界面。在全市138个低洼路段或易积水点的道路两侧混凝土构件或是路灯杆设施内,都安装了嵌入传感设备,一旦发生积水险情便能触发,只需几秒,运管中心便能收到准确的预警信息。
在运管中心接收到预警信息的同时,系统立即自动计算出配置救援队伍、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的最优“救援方案”,并将抢险指令和工作要求同步发送给险情周围的处置管理人员和抢险工作人员,大幅缩短了从响应到处置的时间。本月初,台风“黑格比”给申城带来大风大雨时,这套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同雨情下,一些道路的积水时常和积水深度均有所减小,甚至有些易积水点并没有出现影响交通的状况。
传感设备在城市运营中运用的其他案例:
1、在郊区高架地铁线路附近加装了局部气象站,方圆半径五公里内如果有强风,降水时,就能自动推给地铁公司,提前去预防或处置。
2、系统将来还能接入全市泵站的数据量,动态掌握运作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在按照最优方案工作。
3、垃圾桶内部安装后,可实时掌握垃圾量,探测垃圾的多少,满了就及时安排去收,节约成本,避免劳动力浪费。
4、冰雪天可防地面结冰,在地表温度接近冰点前,便及时泼洒融雪剂,提前进行干预或做一些防护措施,尽可能排除道路结冰产生的安全隐患。
上海正在打造智慧城市,为了更好的识别和管理好城市基础设施,安装了与之对应的传感器,在未来,信息共享,数据整合,智能化响应市民的需求,便能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及早发现危机,提前干预应对,才能使城市健康安全的运行。
编辑记者:小乐
责任编辑: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