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Service support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要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和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近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了青年调研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以此推进气象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推动青年干部基层实践锻炼取得实效。

青年干部在调研实践活动中是如何淬炼青春、施展抱负的?我们邀请参与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和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筑梦新气象”青年调研实践活动的8位气象青年代表,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次宁夏行 一生宁夏情

【讲述人】全国政协机关 韩月
【调研主题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调研地点宁夏
提起宁夏,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2019年8月,我作为记者曾到宁夏同心县土峰村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驻村生活,在这里的一方天地窥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宁夏。参加此次青年调研活动,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因为我又有机会踏上宁夏这片土地,通过农业气象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再次认识宁夏了。

在中宁,种植户王学军告诉我们,去年受高温天气影响,枸杞极度干旱,气象部门人工增雨作业为当地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极大缓解了旱情。而采摘期的枸杞最怕降水,一些农户在手机上及时关注宁夏枸杞气象服务系统,枸杞得以及时采摘,损失降到了最低。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2022年8月23日,“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团在宁夏银川的一处玉米种植基地了解当地气象部门为农服务情况

走访中,类似的气象服务案例还很多。每一次驻足,每一次记录,都能感受到当地气象部门用实际行动将气象为农服务写在了田间地头、写在了农民心坎上。

对于工作在城市的青年人,走到乡下的机会非常宝贵。很多时候,人民群众就是我们的老师。

在走访中,我们结识了小杂粮种植户陆小军。陆小军曾经进城务工,卖过果蔬、跑过出租、养过鸡,现在他带领当地乡亲们种植着700亩的小杂粮。曾几何时,种植小杂粮,他也是个门外汉。但他有志气、有胆识、勤学习、好钻研。而今,说起谷子种植头头是道。在陆小军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农人的崭新形象。他的故事也传递出一种精神,只要认真对待土地,土地也会给你相应的回馈,万事皆如此。

当我们的调研团来到海拔2842米的六盘山气象站时,才了解到这里年平均气温仅达1摄氏度,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时间遭受大风、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侵袭,肠胃炎、风湿病是久居这里的人们最易患的“职业病”。经过多年气象现代化建设改革,站里条件虽然改善许多,但气象人的吃苦精神、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始终如一。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长征”,青年干部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共青团干部、新闻工作者,要听群众之所想,深刻认识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性,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干笃行 当好“守夜人”

【讲述人】应急管理部 李雪松
【调研主题强化预警信息发布,推动解决气象预警“最后一公里”
【调研地点福建

扎根基层,打牢基础,青年人要扎实练好基本功。在福建,我们深入基层气象台站,与气象干部职工座谈交流,了解气象预警制作发布情况;深入镇村,了解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以及预警叫应开展情况;赴安溪茶园、连江水产养殖基地,了解气象服务赋能行业用户发展 ;为深入了解预警制作过程,我们还进行了实际操作。生动的实践课,让我更深刻认识到,青年干部要多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图为福建省龙岩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向"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团介绍当地预警工作

在调研中,我发现基层气象部门的局长、台长们都很年轻,他们工作作风务实、业务能力突出、技术水平过硬。福建省气象防灾中心大屏幕上各种统计图表,让核心数据一目了然又生动形象,预警发布中心与运营商合作开展预警精准靶向发布工作,福州市“气象精灵”App让气象服务融入城市运行“生命线”,泉州市打造“预警语音到人”,可实现预警自动叫应至村级行政责任人。

一项项成果,让我深切感受到气象青年身上的拼劲儿、干劲儿和闯劲儿,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新征程上敢闯敢拼、实干笃行的信心和决心。

在应急管理部工作两年多来,汛期值班期间我经历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青海大通、四川绵阳等多起山洪重大灾害的应急管理与处置工作。

每一次灾害过程都让我们深刻反思要做哪些改进。我认为,必选项一定包括进一步加强合作,聚焦预警发布的实际效果,通过强化预警和响应联动,联合开展洪涝、山洪、地质灾害等灾害性事件复盘,强化信息共享、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切实增强和提高干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未来,让我们未雨绸缪、并肩奋战、攻坚克难,共同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预警服务第一线

聆听基层百姓音

【讲述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周馥荔

【调研主题强化预警信息发布,推动解决气象预警“最后一公里”
【调研地点福建

去年夏天,我很荣幸作为团长参加了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团委组织的“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来到福建。团队成员拥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因为青年调研而聚到一起。那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怎样才能发挥各自所长?

首先,需了解福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全国预警发布业务概况。于是,我们邀请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王佳禾处长以及福建省气象台吴德辉台长开展行前指导,确定采取“小组负责制”,并梳理各组调研重点,将全体12人按预警业务链分为四个小组,一支崭新的青年专家队伍整装待发!

我们带着问题去调研,从“发得出、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以及服务的实际效果五个方面提炼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调研效率、扩大调研范围,我们针对基层责任人和基层用户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调研过程中,共走过福建省10余处调研点,回收80余份有效问卷,发表新闻报道5篇。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图为"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团在福建省安溪县茶园调研

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技术应用落实不足,预警信息的发布时效和精准性尚不够。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公共服务中心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与工信部合作提升预警发布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与试点省福建共享技术,推动预警信息精准发布的国省联动效益等。

预警制作业务和发布业务缺乏有效衔接,并且预警对于分行业的精细服务需求支撑较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中心面向农机手的预警服务,联合气象中心组建专班组,形成面向农机手的精细预警文字产品和面向决策者的气象风险服务提示地图产品。在2022年秋收期间,文字产品累计服务达670万人次,地图产品与农业农村部合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进行展示等。

目前,团队12名成员均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同时也收获了各项重磅荣誉,一支成长中的青年专家队伍正扬帆,再起航!

问需智慧农业建设

优化气象服务供给

【讲述人】国家气象中心 何亮

【调研主题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调研地点宁夏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强调,要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我们确定“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主题,在宁夏调研了立兰酒庄、自治区气象局、永宁农试站、中宁枸杞种植园、六盘山大气科学野外试验基地等。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2022年8月25日,“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团在宁夏六盘山气象站开展调研

在调研中,调研团队涵盖气象、农业、保险、政协等部门,实现了多部门多领域融合,有效增进部门之间的了解;通过将调研与学术交流融合,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气象大讲堂”活动,共完成5个学术交流报告;通过将调研与党建深度融合,调研团参观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六盘山长征纪念馆等,重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事件,切身实地感受长征精神。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宁夏开展特色作物气象服务有很多优势。如农业气象服务定位准、站位高、有特色。宁夏气象部门围绕“六特”产业开展了大量的特色气象服务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础扎实、手段多样。通过调研得知,宁夏气象部门专门针对枸杞产业,建成了26套农田小气候站和实景监测系统、5个野外试验基地和2个实验室,织密了全国枸杞防灾减灾“防护网”;构建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智能化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平台,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枸杞云”“红酒云”等气象专题模块,形成宁夏特色气象云专区,帮助实现精细化和定制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气象多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基层气象部门专业农业气象服务人才和资金支撑力度较为薄弱;农业气象服务经费多依靠“体制内”,市场活力有待挖掘;“六特”产业发展,农业保险需要更强发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需要更“智能”等。

扎根泥土,向上生长

【讲述人】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李欣

【调研主题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调研地点宁夏

处暑时节,我随“根在基层”调研团深入宁夏调研考察,走访了基层气象台站、特色农田、龙头企业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宁夏面积虽小,但农业气象服务特色鲜明,承担着全国首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如何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关于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要求、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调研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宁夏。

巍巍贺兰山,绵亘西北。此次调研纵贯宁夏全境,从北部平原到南部山区、从城市到乡村,一路铺满了生机勃勃的绿色。酿酒葡萄、枸杞、小杂粮、冷凉蔬菜种植,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给曾经的荒漠换上了绿色的新装。最为可贵的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修复和改善。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2022年8月24日, “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团在固原市西吉县调研马铃薯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标准、体系和为农科普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走访了固原原州区彭堡镇。调研组此行发现,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已声名远播。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不少“致富带头人”,他们不仅会种地,而且懂经营、更懂技术。我们在田间地头访谈了当地的农民企业家,深刻体会到农业气象服务不仅要面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的巨大转变,而且要面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新需求。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农业强国建设最坚实的力量,也指引着我们在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多下一些功夫去了解我们为谁服务、农业现代化需要怎样的气象服务、服务对象有哪些新诉求。

红色六盘山,雄踞南陲。调研团从西吉县将台堡来到红军长征跨过的最后一座高山,冒雨徒步在红军小道,感受着红军长征的伟大与艰辛。翻过长征纪念馆继续向山上前行,便是六盘山气象站,这里是一级野外艰苦台站,也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理想场所。来到这里,我们感受到寥寥三人长期在海拔近3000米的气象站值守的不易,也深深被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打动。六盘山是此次调研的终点,也是未来实践的起点,每个人心里都在这里种下了一颗埋在基层的种子。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青年一代要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如树成长,扎根泥土,向上生长。

赓续精神守初心

踔厉奋发新征程

【讲述人】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汪青

【调研主题追寻先辈光辉足迹,传承红色气象精神

【调研地点陕西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22年7月,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局机关党委组织青年赴陕西延安开展“筑梦新气象”调研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夯实青年理论根基、锤炼青年党性修养的重要一课。

追寻先辈光辉足迹,传承红色气象精神。调研团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深入了解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图为延安革命纪念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调研团来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深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和三秦之地历史文化魅力。鉴往而知来,我们要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调研团走进梁家河,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插队下乡留下足迹的地方。在延安清凉山人民气象事业发祥地旧址,调研团了解气象先辈们怀着服务于中国革命的雄心壮志,建立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批气象观测站,成立第一个气象台——延安气象台。气象先辈服务人民、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励一代代气象人坚守初心、不懈奋斗,不断开创气象事业发展新局面。

调研团深入陕西气象部门,深入了解气象工作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成果。陕西构建“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成效显著;围绕当地苹果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苹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加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面向人民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

让调研成果

汇入青年成长平台

【讲述人】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杨梦

【调研主题海洋气象发展情况;“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气象服务发展——以风电气象服务为例

【调研地点山东、上海;江苏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简称“发展规划院”)作为气象部门青年干部培养提升工程的试点单位之一,紧密结合业务需求和五大学科研究方向,设立了青年攻关专项,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2021年,按照直属机关团委“筑梦新气象”青年调研活动要求,围绕发展规划院海洋相关重点工作确定的调研方向,调研团赴青岛、上海开展活动。通过调研,青年们在为我国海洋气象蓬勃发展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气象远洋导航服务等专业化气象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远海观测存在盲区;各地海洋气象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实施不到位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建议要大力研究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气象远洋导航服务,保障民生经济发展和国防军事安全;与时俱进地对《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结合“远洋导航”等气象业务服务实际需求对规划进行及时修订调整;优化海洋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建立国省协同、跨部门协同保障机制等。调研结束后,调研团成员将成果充分运用到决策研究、海洋规划评估和修编、海洋工程设计和监管等各项工作中。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2022年8月,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组织青年赴江苏开展“筑梦新气象”青年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气象服务发展
2022年,我们又结合“气象与经济关系”专项研究,组成青年调研团,聚焦新能源气象服务领域赴江苏开展深入调研,并就风能气象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调研成果作为重要的现实支撑材料运用到专项研究课题中,调研团成员也得到了锻炼。

通过两年的调研走访,我们被基层气象人坚守一线、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通过深入交流,向基层传递了气象发展规划工作的理念和成果;通过奔赴一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气象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基层需求;通过“走基层”“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扎实树立了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蹲点防雹现场

感受使命与荣光

【讲述人】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王田田
【调研主题人工防雹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成效与经验做法
【调研地点贵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机关接地气、年轻干部走基层重要批示精神,2022年7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组建两支“筑梦新气象”青年调研实践团分赴贵州和河北,开展实地蹲点调研。

我随队前往贵州,纵览省、市、县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全貌,并深入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工防雹一线,参与了防雹值班、业务作业和研究试验等工作。

在威宁县雪山防雹作业点,炮手班长为我们讲述了雪山的防雹故事。他说,尽管作业的全套流程已经演练过无数遍,但在每一次获得空域批复后按下发射时,他都能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其实不止他,每一位气象人,心中都怀揣着为民解忧、造福于民的使命和情怀。

如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看气象青年怎么做!

2022年7月21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青年调研组在贵州省威宁县雪山镇实地调研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点及研究试验观测场

7月22日和23日,我们连续两天参与防雹外场观测试验。这个试验主要是利用三部组网相控阵雷达和其他观测仪器,捕捉观测冰雹云宏微观三维结构,同时使用不同防雹工具开展作业,迎面观测防雹效果。为了获取完美的研究个例,定方案、试仪器、调角度、演练、试验、复盘、再定方案、再试仪器……这样的流程每天都要“上演”一二十次。有了这次经历,调研团队里每个人都感慨,要倍加珍惜这种科研业务一体化举国体制的优势,把数据用好,不辜负每一位基层人员的辛劳。

回到工作岗位后,对标《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任务要求,我想只有真正参与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和技术研发工作中,才能真正把这种蹲点式调查研究的精神延续下去。

威宁很小,但它像一滴水,折射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艰辛与荣光。作为一名气象青年,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与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我也一定会带着这份职责与使命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编辑王婉
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审核崔国辉 叶海英
来源:编辑:author发布时间: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