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曾经的“一煤独大”撑起了大同的经济发展,但随着煤炭行业的低迷,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路径指引,以能源革命为方向目标,针对破题能源转型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争做山西能源革命的尖兵。7月19日,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调研组来到大同开展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大同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调研组了解大同光伏发电情况
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
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沿着山势整齐排列,远处看去蔚为壮观。几年前,这里还是采煤沉陷区。调研组看到,现在这里已经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千瓦光伏领跑基地。基地建设规模100万千瓦,基地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前全部并网发电,基地首年发电量16.32亿度。
光伏组件实证测试区
在基地建设中,大同以打造“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为目标,围绕创新驱动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在项目用地方面,采用林光互补一体发展模式,解决了规模化开发建设光伏项目的用地难题,促进了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了生态质量;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各项目所采用的光伏组件及逆变器全部达到或超过了领跑者技术指标要求。
调研组考察大同光伏发电监测服务中心
大同光伏基地一期工程是全国首个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昔日“煤都”的华丽转身。
新荣小窑山风电场
调研组考察新荣小窑山风电场
19日上午,调研组来到了位于大同市新荣区东南部的新荣小窑山风电场。在风电场中控室,工作人员介绍了风电场的运行情况,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通过对气象站数据和风场测风塔数据分析计算得到,风电场的主风向相对稳定、集中,有利于风电机组布置;风能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开发潜力。
风电场一期49.5MW风电项目,是山西省最早的风电项目之一,风电场二期47.5MW风电项目,也于2013年12月并网发电,同时还有10MW光伏电站项目也已并网发电,与现有风电场形成风光互补效应。
同达热电厂
“目前排放情况如何”“能否保障冬季供暖”,19日下午,调研组在同达热电厂进行考察。
调研组考察同达热电厂
这里是一座装机容量4×50MW和2×330MW的热电联产电厂,四台50MW机组于2006年投入运行,承担着大同市矿区681万平方米居民集中供热任务。两台330MW机组于2014年投入运行,年可完成发电量30亿KWH的同时,可向“采煤深陷区”和“棚户区”共计861万平方米住宅面积提供稳定热源。替代了燃煤锅炉,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
调研组考察储能调频项目
大同能源科创园
调研组考察大同能源科创园项目建设情况
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是全市能源革命十大工程之一,占地面积1000亩,项目建设总规模102.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0亿元。“能源科创园”突出搭建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双创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将有效促进大同实现从“传统能源之都”向“新能源之都”的转变。
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江苏省副省长、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山西省副省长、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委张复明,民革中央调研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走访民革大同市委会机关
调研结束后,郑建邦一行走访了民革大同市委会机关,与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进行座谈。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刘美,民革大同市委会主委杨素卿介绍了近年来大同民革组织在自身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调研组在机关座谈
郑建邦肯定了民革大同市委会取得的成绩,并寄语他们“风雨同舟 再创辉煌”。郑建邦要求,民革大同市委会要深刻学习领会万鄂湘主席提出关于民革工作“讲政治”“讲团结”“做实事”的要求,努力把民革建设成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大同民革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作者_王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