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午时分,磕一个鸡蛋到地上,恨不得分分钟就能煎熟。而天气预报报道的温度却往往不超过四十度。是天气预报,在“胡说八道”吗?
气温:18°C
其实,天气预报中报道的温度,是气象站科学严谨的报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天气预报中报道的温度,是气温,而是不人体感知的温度。
炎炎夏日,让人感觉十分抓狂
气温,简单来说就是大气的温度,并不包括太阳辐射所带来的热量的。夏天,当你走在树荫下时,会明显感觉到比走在阳光下凉爽,这就是大树替你遮挡掉了太阳辐射的原因。人走在室外,是会接受太阳照射的,但是测量气温,却需要在避光通风的环境中测量。这也就是夏天感受到的温度似乎很高,但是报道的温度却不算高的原因。
不正确的气温测量方式
那么科学的气温测定,需要什么条件呢?
首先,一般来说,气象站就要选在空旷、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的地方,避免挡光等现象干扰。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气象站都选在城市近郊或郊外的原因。
北极科学气象站
接下来是具体的气温测定。气温的测定需要在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进行,百叶箱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太阳辐射、雨雪淋湿等不良因素对观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气象观测用的百叶箱
最后,为达到全世界范围气温的可对比性和可分析性,气象员每天需要进行四次气温观测,分布在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所以,那些直接把气温表拿到户外去测量气温,甚至把气温表丢到地上得出的数据,都不是准确的气象学上的气温数据。
图片虽好看,但是不能得出准确的气温哦
聪明的小伙伴,可不要再被这些看似“科学”,其实“伪科学”的报道欺骗了哦!